国奖获得者风采展
本期人物:
陈博凯 侯佳颖 朱琰珺 刘炎
国奖获得者——陈博凯
国奖者说
Q1
你是如何平衡科研和课余生活的?
陈博凯:平衡科研与多才多艺的生活,关键在于时间管理与专注。我会合理规划时间,确保科研任务高效完成,同时留出固定时间追求兴趣爱好。兴趣是最好的调节剂,它能激发创造力,反过来也助力科研。
Q2
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?怎么克服的?
陈博凯:学习中遇到过专业难题,但我通过查阅资料、请教老师和同学,一步步攻克了这些难关。
Q3
获得国家奖学金,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?
陈博凯:最深的体会是努力和坚持终有回报。奖学金不仅是荣誉,更是对我努力的肯定,激励我继续前行。失败中总结经验,不断调整思路,持续前进。
国奖获得者——候佳颖
国奖者说
Q1
你在科研实验中有什么独特的方法?
候佳颖:我会提前规划实验步骤,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。遇到问题时,我会结合文献资料和导师的建议,反复优化实验方案。
Q2
你是如何在科研上获得这么大成功的?
候佳颖:在科研上取得成功,离不开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以及持续学习、创新思维,同时。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,勇于尝试新方法,不断优化研究策略。同时,与同行交流合作,分享见解,激发灵感。专注目标,持之以恒,面对挑战时保持韧性,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。合理规划时间,平衡工作与生活,保持身心健康,为科研提供持久动力。
Q3
有什么建议想给学弟学妹们?
候佳颖:希望学弟学妹们明确目标,保持热爱,努力奋斗,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!
国奖获得者——朱琰珺
国奖者说
Q1
在科研过程中,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?你是如何克服的?
朱琰珺: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,例如刚开始科研时,对研究方向感到迷茫,不知道该如何入手。面对这些困难,我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,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。我会查阅大量文献,与导师和同学讨论交流,不断调整实验方案,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,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
Q2
你认为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哪些能力?你是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的?
朱琰珺:我认为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。为了培养这些能力,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,在项目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同时,我也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,不盲从权威,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;此外,我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,拓宽自己的视野,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。
Q3
你对刚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吗?
朱琰珺:首先,要明确目标,做好规划,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,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;其次,要积极主动,勇于探索,不要害怕失败,要敢于尝试,在探索中不断学习和成长;最后,要保持谦虚,不断学习,虚心向导师和同学请教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,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。
国奖获得者——刘炎
国奖者说
Q1
你如何平衡学业、科研和课余生活的时间?
刘炎:平衡学业、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时间是一个挑战,但我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来应对。我通常会制定详细的时间表,将每天的任务进行分配,确保每个方面都有充分的时间。利用周末和假期,我会参加社区活动,兼顾学习与服务。在学业上,我会效率优先,利用课堂上和实验室的时间尽量完成任务,减少不必要的拖延。这样的安排让我能够在各个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。
Q2
你在科研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实验效率的?
刘炎:提高实验效率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有效的时间管理。首先,我会在实验前做充分的文献调查,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,从而减少重复工作。其次,我会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,明确每个步骤的目标和方法。实验过程中,我也会及时记录数据,以便于后续分析。此外,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也能提高效率,大家在各自的领域互相支持,共同解决问题。
Q3
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或目标?
刘炎:未来,我希望在材料科学领域继续深造,结合我的研究方向,推动绿色阻燃材料的应用。我也希望能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,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此外,我计划继续参与社会服务活动,把科学技术与社会需求结合,尽可能为社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。最终,我希望能够在学术和社会实践中都取得更大的突破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


文字:国奖获得者
图片:国奖获得者 田铭鑫
编辑:石菁煊 陈振东
一审:黄甜恬 杨新如
二审:廖烨檬
三审:刘朝晖